石娟 华南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访谈案例1的简要分析:Y(华景小学主管科研和校本培训的副校长)认为学习绩效是"成绩加效果。成绩主要包括显性成绩和隐性成绩,显性成绩指练习、考试、作业等;隐性成绩指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评价成绩。在成绩的基础上来衡量学习的效果,比如有没有改变学生的习惯、态度,效果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她的学习绩效观是基于教学现实来考虑,是一种注重结果的绩效观。

访谈案例的简要分析:L(浙江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协作知识建构。强调学习者个人原有知识水平及经验对知识建构的影响,从人际交往角度说明网络的作用。她对绩效的理解偏重于学习速度,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进行评价。

访谈案例3的简要分析:L(中山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教育)主要是从网络教育的角度理解学习绩效,强调基于网络的小组激励机制。对学习绩效的理解也侧重于学习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努力和耗费来达到学习目的”。

访谈案例4的简要分析:R(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学习绩效应包括:“学习的最终结果(包括考试成绩、作品、论文等),也应包括学习过程(比如参与性、创新性、进步速度、学习态度的变化等)”,认为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主要包括"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协作程度、知识表述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经过协作获得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最后还应该包括建构的结果"即属于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绩效观。

2. 基于深度访谈的内容体系分析

通过对深度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学习效率主要指"单位时间的工作数量"等,由于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很难深入研究;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会更加复杂;要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衡量,就应将众多的可能的学习成就显性化,使之可量化,才能进行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学习绩效考查结果,才能更具体的指导教学实践。

3. 内容体系的修改完善

通过访谈发现,理论知识充足的研究者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共识是:学生处于网络营造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策略,最终达到协作知识建构。而且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成就关注较多。一般情况下则是通过练习与测试而得到学习成绩,可归纳为测验成绩,可分为形成性测验与总结性测验成绩;依据作品的形式将智慧制品分为WORD文稿、电脑绘画、PPT文稿、网页、电子学档等;通过对测验成绩与智慧制品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考查的基础上,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会有所变化,包括信息能力(本研究中的信息能力等同于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反思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一个专题的阶段学习,学生可能会获得一些荣誉奖项,从而产生“荣誉影响”方面的学习成就。

通过文献调研、理论分析、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最终确定了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绩效的内容体系。

图2  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内容体系

 

上一页<1 2 3